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重点人群部分设立的一个特别行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今天下午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教育部目前正在按照全国教育大会的要求,制定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预计在年内印发。意见围绕如何加强学校的体育和美育的工作提出,要把学校场地设施、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纳入对学校教育水平的评估,同时也要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竞赛、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情况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作为升学的一个重要依据。
明确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目标:实现“四位一体
意见明确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学校体育工作要围绕着让广大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目标来推进。
明确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内容:一定要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
根据意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四位一体”的目标,就必须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专项的运动技能。只有学生掌握了健康知识、运动技能,才能真正做到享受运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王登峰表示,要实现强健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而且一定要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如果没有体育竞赛,学校体育要想实现强健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大家一起参与的,而对抗性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尊重对手、胜不骄败不馁的全面发展的个性素质,真正做到锤炼意志。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实际上也明确了学校体育的实现路径,概括为第一个是教会或者学会,对老师来讲是教会,对学生来讲是学会;第二个是勤练,第三个是常赛。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就是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专项的运动技能,并且学校要组织经常性锻炼和训练,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王登峰说。
明确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要有两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王登峰表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里面明确了学生每天要有两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具体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要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离开学校之后,到家里也要参加一小时室外活动,这就是“1+1”每天两小时,跟以往过去学校体育文件要求相比,这次是最明确的。
明确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的路径: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对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性作用。王登峰表示,体育课不仅仅是带着孩子们活动,而是要教会他们运动技能,教会健康知识,并且一定要组织他们参加竞技比赛。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实现对学校体育内容、目标、价值的“移风易俗”,在全社会形成对学校体育的全新认识。同时为了实现学校体育的内容和目标,我们必须加大体育师资力量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这真的要做到“改天换地”。
要实现这样的“移风易俗”和“改天换地”,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各全面的积极性。要把学校场地设施、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纳入对学校教育水平的评估,同时也要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竞赛、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情况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作为升学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才能真正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进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
王登峰指出,经过4、5年的努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已经在这“四个明确”方面做出了表率。从目前来看,全国24000多所校园足球特色校,基本能够保障每周一节足球课,保证学生能够学会足球的基本技术。特色学校要经常组织训练和竞赛,这就是做到了学会、勤练和常赛。从最近的统计数据来看,从2016年以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非特色学校有明显提升。校园足球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按照这个模式发展学校体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